故事发生在明朝乾隆年间,话说在大名府有一个名叫胡巨基的猎人,为人擅长捕猎,每次进山捕猎都能满载而归。冬季的一天,他又去山中狩猎,却被狐狸用枪猎杀了。
那日,雪后初晴,胡巨基还如平时一般,天蒙蒙亮就进山捕猎,走到一块草木丛,他见一只玉面狐狸正在寻觅食物,便心生喜悦,从背上取下火铳枪,准备将狐狸一枪致命。谁知竟被那只狐狸发觉了,狐狸见猎人举枪瞄准它,便溜到了一片树林里。
胡巨基见状,大为失落,不过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在雪地上,有狐狸逃跑时留下的脚印,他就沿着狐狸的脚印寻找了去,在脚印的尽头,他发现那只狐狸正俯卧在一堆杂草上打盹。胡巨基没敢怠慢,他迅速取下火铳枪,再次瞄准狐狸。这次狐狸没有那么幸运,被枪打到了前爪。
狐狸吼了几声,用尽全部力气向前逃去,胡巨基自感当日运气不佳,竟两次让狐狸走脱,又实在无法,只得匆匆追去,大约追有一里之远的路程,狐狸竟突然消失了。胡巨基连忙追上去,只见狐狸竟然掉入了一个洞穴里,那口洞穴大约有一人之深,是猎人为捕捉猎物特意挖的。那只狐狸在深洞里不停地徘徊,寻找逃跑的出口,终是无济于事,只听见不住地大声哀嚎。
胡巨基见到,喊道:“跑!跑呀!没处跑了吧!”胡巨基连忙举枪射击,可连射了几枪,均被狐狸机灵地躲过了,胡巨基气得胡须都倒立了上去,他细细考虑,如果不小心在狐狸身上穿几处枪眼,狐狸皮就不值钱了,所以他决定放弃使用火铳。胡巨基托着下巴不住地沿着洞穴思索,他突然想起来时带了一条绳子,便从腰上解下来,将绳子系成一个碗状的活接口,准备用这条绳子把狐狸套上来。
胡巨基套了好几次,都被狐狸狡猾地逃脱了,他气急败坏地道:“好一个狡猾的狐狸!我真想一枪托子捣死你!”“捣死你!捣死你……”他反复品味这句话,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好主意,用枪托把狐狸捣死,这样既不会在狐狸身上留下枪眼,又能捕获狐狸,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想到这里,也就立即行动起来了。
胡巨基把枪倒持,手握着枪管照着狐狸便捣,那狐狸虽然瘸了一只腿,但行动也很敏捷,任胡巨基如何捣,狐狸都躲开了。胡巨基休息了一会儿,寻找准时机,照着狐狸又是一枪托子,这次狐狸没有躲闪,反而转跳了一下,一只前爪扣在了扳机上,只听“砰”地一声,胡巨基应声倒下了,那个枪眼恰巧射穿了胡巨基的眉心。狐狸顺势沿着枪杆跳出了洞穴。
到了黄昏时分,胡巨基妻子见丈夫迟迟未回,就唤上几个邻居到山上寻找,在洞穴处见到了胡巨基的尸首,令大伙都想不通的是胡巨基为什么会死在了洞穴处,当人们看到洞穴里狐狸的脚印和枪的摆设时,方才恍然大悟。一向吃斋念佛的三爷闻听这件事,说道:“报应啊!”并劝乡邻以后不要再狩猎了。
编者的话:本则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在山间捕猎狐狸,却遭到狐狸的猎杀,告诫我们要珍爱动物,爱护生灵,不然就可能遭到动物的报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以一种博爱的心态对待动物,与动物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如此,我们人类才能长久地在地球上休养生息。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闪电 博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yuerqingfen.cn/n/2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