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韩信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后人称他为“兵仙”、“神帅”等。背水一战讲的是韩信率兵攻赵,韩信指挥汉军故意败退,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由于将士们后无退路,只能拼死一战,最后大破赵军的故事。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据记载,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在东出太行山的咽喉要地井陉口集结了二十万兵力,准备迎战。在井陉口以西,有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小道,战车、战马都不能并行,而这却是汉军的必经之路。赵军谋士李左车建议,要守住井陉口不与汉军交战,然后切断汉军的粮草补给线,就能把汉军困死在井陉小道上。但陈余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陈余说:“就汉军那么点兵力,又是长途奔袭,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我们不迎战,那不让世人笑话?”
在探明以上情况后,韩信指挥汉军迅速进入井陉小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走小路悄悄迂回到赵军大营背后设伏。韩信叮嘱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准会倾巢出动追赶,这时你们就快速冲进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旗帜。”两千轻骑兵接令出发,按照韩信的部署,其余的汉军马上向井陉口推进。到了井陉口,汉军渡河,然后背倚河水排兵布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天亮后,韩信率汉军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出动迎战。双方交战一段时间后,汉军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阵地,赵军全线追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士兵见前临重敌、后无退路,人人便奋勇厮杀。在双方苦战多时后,赵军感到已无法取胜,就向大营撤退。要知道这时大营早已被汉军轻骑兵占领,营内到处飘着汉军的旗帜。赵军见此情景队伍大乱,韩信立即指挥退回河岸阵地的部队和占领赵军大营的部队猛烈夹击赵军。最后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井陉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优秀战例,后人把它概括为成语“背水一战”。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闪电 博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yuerqingfen.cn/n/27071